AVR-4306备有一套数码信号处理回路,使您在用环绕模式播放节目
音源时有身临影院的感受。
[1]杜比环绕(Dolby Surround)
杜比数码(Dolby Digital)
杜比数码(Dolby Digital)是由杜比实验室开发的一种多声道数
码信号格式。
杜比数码(Dolby Digital)包含“5.1”声道,前左,前右,中
置、左环绕,右环绕,以及一个附加声道,是专门为新增重低
音音效保留的声道(低频音效-LFE-声道,也称为“.1”声道,
包含低音频率至120Hz)。
不同于类似的杜比定向逻辑格式,杜比数码的主声道可以包含
整个范围的声音信息,从最低的低音到最高频高音-22kHz,各
声道的信号相互独立,并允许高音静影,杜比数码提供广阔的
动态范围,从最爆棚的音效到最寂静最柔美的声音,不含杂音
以及失真。
■ 杜比数码(Dolby Digital)和杜比定向逻辑(Dolby Pro Logic)
家庭环绕系统比较
录制声道的数量(基本)
播放声道的数量
播放声道(最多)
音频处理
环绕声道的高频
播放限制
杜比数码
(Dolby Digital)
5.1声道
5.1声道
左,右,中,环左,
环右,低音炮
数码分离处理杜比
数码编码/解码
20 kHz
杜比定向逻辑
(Dolby Pro Logic)
2声道
4声道
左,右,中,环绕(低
音炮-推荐)
模拟矩阵处理杜比环绕
7 kHz
环绕
■ 杜比数码(Dolby Digital)兼容的媒介以及播放方式
杜比数码(Dolby Digital)的兼容标志:
以下为通常的例子。同时请参阅播放机的操作说明。
在杜比环绕模式下录制的音源
• 这些音源环绕声道中的3条甚至更多的声道通过杜比环绕编码技
术被录制成2声道信号。
• 杜比环绕用于播放在DVD、LD及要在立体声VCR上播放的录像带上
录制的电影声带,以及播放来自FM录音机、电视、卫星广播和有
线电视的立体声广播信号。
• 使用杜比定向逻辑(Dolby Pro Logic)对这些信号进行解码后可
进行多声道环绕播放。此信号同样可以在普通的立体声设备上播
放,将会产生普通立体声效果。
• DVD杜比环绕录制信号有2种。
2-声道PCM立体声信号
2-声道杜比数码信号
■ 在杜比环绕模式下录制的音源以如下标记表示。
杜比环绕支持符号:
杜比实验室许可制造。
“Dolby”、“Pro Logic”和double-D符号是杜比实验室的商标。
媒介
DVD
1
其它
(卫星广播、
有线电视等)
杜比数码输出端口
光学或同轴数码输出
(如同PCM)
1
光学或同轴数码输出
(如同PCM)
播放方式(相关页)
设 定 输 入 模 式 为 “ 自
动(AUTO)”(
第
27页)。
设 定 输 入 模 式 为 “ 自
动(AUTO)”(
第
27页)。
附加说明附加说明
杜比定向逻辑Ⅱx(Dolby Pro LogicⅡx)
· 杜比定向逻辑Ⅱx(Dolby Pro LogicⅡx)提高了将双声道上录制
的音频信号解码到7.1播放声道(包括后置环绕声道)上的杜比定
向逻辑Ⅱ(Dolby Pro LogicⅡ)的矩阵解码技术。杜比定向逻辑
Ⅱx(Dolby Pro LogicⅡx)同时也支持在7.1声道中播放5.1声道
的音源。
根据不同的音源选择不同的模式。音乐模式适合播放音乐,影
院模式适合播放电影,游戏模式适合玩游戏。游戏模式只能用于
2声道音频音源。
1: 一些DVD数码输出有在“比特流”与“(变换至)PCM”之间切换
杜比数码信号输出模式的功能。当在AVR-4306上播放杜比数码
环绕声时,切换DVD播放机的输出模式至“比特流”。在某些情
况下,播放机备有“比特流+PCM”和“仅有PCM”数码输出。
在此情况下,连接“比特流+PCM”端子至AVR-4306。
杜比定向逻辑Ⅱ(Dolby Pro LogicⅡ)
• 杜比定向逻辑Ⅱ(Dolby Pro LogicⅡ)是由杜比实验室使用反馈
逻辑控制技术发展形成的一种新型多声道播放格式,比传统杜比
定向逻辑回路有了很大的改进。
• 杜比定向逻辑Ⅱ(Dolby Pro LogicⅡ)不仅可以对在杜比环绕模
式( )下录制的音源进行解码,也可以将普通的立体声音源解码
为五声道形式(前左,前右,中置,左环绕及右环绕)来取得环绕
音效。
• 在传统的杜比定向逻辑格式下,环绕声道播放频率频段将受到限
制,但杜比定向逻辑Ⅱ(Dolby Pro LogicⅡ)却能提供更为广泛
的频段范围(20Hz至20kHz或更大)。另外,在传统杜比逻辑格式
下环绕声道表现为单声道(左环绕及右环绕声道相同),但在杜比
定向逻辑Ⅱ(Dolby Pro LogicⅡ)格式下就能以立体声信号进行
播放。
• 可根据音源的类型及内容设定不同的参数,以达到最佳的解码效
果( 第33页)。
Komentarze do niniejszej Instrukcji